心灵奇旅
因为私人共鸣带来的额外加分,我在豆瓣给《心灵奇旅》打了五星。这部电影排片很少,所以我有机会时就赶紧去看了。刚上映时豆瓣评分超高(~9.5),但实际上,它在豆瓣较为资深的影迷心中并没有到达值得倾力推荐的水平,评分也一路跌到 9 之下。从我的好友评分中就可以窥见影评人们对它的看法,摘取几个标签便是:「鸡汤」「励志」「治愈」。
《心灵奇旅》的主要设定是,每个灵魂,从灵魂学院诞生,从各个「人格训练营」养成自己独特的人格(personality),以及另一个降生到地球必不可少的东西──「火花」(spark),由死后的人充当「导师」来引领新的灵魂获得。只有凑齐了「人格」和「火花」,才可以获得「地球通行证」,灵魂投入地球某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躯体中。整部电影意图揭示的大概是主角 Gardner──一位音乐生涯落魄无光直到终于获得梦想中的演出机会,却在表演当天回家路上失足摔进井里的爵士才子──在灵魂出窍穿过边界来到了灵魂学院之后,对这一整套「降生机制」的探寻路径,也便是「『火花』是什么?」。
另一个主要角色是 22,一个在学院驻留上千年也没有降生的灵魂──经历了不知道多少任生前是大人物的导师的激励、生涯展示和谆谆教导,也找不到自己的「火花」。阴差阳错地,「死后」的 Gardner 被安排成了 22 的第 ? 任导师,负责解决这位「钉子户」。有些灵魂,看到了自己的科学家导师的伟绩,便有了「火花」;有些灵魂,尝试当消防队员救火之后,出现了「火花」;还有些灵魂,仅仅是被足球砸中头,「火花」便绽亮在胸口。但 22 做什么都无精打采,试什么都心无波澜。影片最后,Gardner 回想起落入 22 掌心的落叶和那充满生机的一个个时刻,悟出了「火花」不是一个 concrete purpose or something born to be,不是「命中注定」,而只是一个「生」的动机,但凡有那么一刻想拥抱生活,就会获得自己的「火花」。
我明白,真从评价影片的角度出发,它没有那么好,结尾的编排也确实有些「真善美」,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妙笔。但很难想要降低它在我心里的分数,原因是它将内心最大的人生谜题之一摆上了银幕,呈现在我的面前。我老重复的一句自我评判是「没有才能,缺乏热情」,前半句自不必说,心里也已坦然,但后半句是无法回避又令人颇为苦恼的──成为不了精英,大概就是一个从少年时就慢慢浮出水面的事实,而「缺乏动机」「难以快乐」随着生活的延续昭然若揭,会给人不小的创击。我为从热情出发调动自己去做任何事的人赞叹,甚至有些嫉妒他们──其中不仅包括看了《柯南》便踢足球、玩滑板的,也羡慕喜欢打台球就想开台球厅、对手冲咖啡感兴趣就自己上手并为此投入时间钻研乃至参加比赛的朋友。
《Soul》是一部我不会参考大部分关注的影评人的影片,不同的人投射的角度和感知到的东西差太多了,我从中读到的不是什么传达「活在当下」的鸡汤故事,而是一段不那么凄苦尖刻的自我映射。观影量从一两千到七八千部不等的影迷们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观影,说有被「缺乏热情」折磨过我都不太愿意相信。我看完只在想好不容易找到「火花」的 22 会降生在哪,如果是看不到自由女神的地方,生活的主调不是感受而是逃离,他会不会发现有些东西是用体验券才新鲜有味,还能不能从日常里感知出细微的美好,而不陷入人生的茫茫然里。
这些东西当然不是影片交出的答案,但确实是由它引发的思索。一段精心构绘、充满巧合、百转千回的经历只能让 22 好不容易有了降生的动机,难以期望具有如此人格的灵魂在地球上诞生,能够又幸运地拥有多么绚烂激昂的人生。而如果人格能够以坐标定位,总觉得「如此人格」与我并不遥远。